2013年12月28日 星期六

本經疏證<白芷>--啟仁學長上課筆記102.12.28

白芷 

重點:

1、血中之風(形、勢皆有)
2、陽明氣分、血分
3、衝脈(正中線)血分
4、去穢濁


脈象:

關前(氣分)-->陽明風熱,注意牙點、頭點
關後(血分)-->由氣衝至陽明正中線之顆粒

顆粒(穢濁)越明顯,用量越大


老師用方:

1、脈浮細
大黃、砂仁、炙草、白芷

2、陽虛頭痛
四逆湯加白芷、藁本、川芎、蔓荊子、龍膽草、僵蠶

3、風熱牙痛
白芷、細辛

4、崩漏方加減(關浮虛薄加上關尺弦細有熱,動力問題)
當歸、黑荊芥加柴胡、升麻、川芎、白芷

2013年12月27日 星期五

《金匱要略》中與「煩」 、「煩躁」或與情緒相關的條文討論

上篇整理《傷寒論》關於煩或煩躁的條文,接下來完成《金匱要略》的部份,一樣參考的是《醫宗金鑑》版。
在 《金匱要略》的部份,收集的範圍更大一些,除了「煩」或「煩躁」的條文之外,也考慮與「情緒相關」的部份章節, 如百合病。

先把結論提出。
綜合了下面整理的相關章節條文,發現主要包括幾個病因:
1、濕、水、痰飲、濕熱
2、陰虛、陰不濟陽、熱擾
3、瘀血、宿食

接下來,逐一討論。

一、痙濕暍

出現煩的條文,主要在「濕」的部份。通常是「疼」和「煩」同時出現。
因此,病因在於「」導致身體骨節疼痛而煩。

原文如下:

  • 濕家,病身疼發熱,面黃而喘,頭痛鼻塞而煩,其脈大,自能飲食,腹中和無病,病在頭中寒濕,故鼻塞,納藥鼻中則愈。
  • 濕家,身煩疼,可與麻黃加朮湯,發其汗為宜,慎不可以火攻之。
  • 太陽病,關節疼痛而煩,脈沉而細者,此名濕痹,濕痹之候,小便不利,大便反快,但當利其小便。
  • 濕家,其人但頭汗出,背強,欲得被覆向火。若下之早則噦,或胸滿,小便不利,舌上如胎者,以丹田有熱,胸中有寒,渴欲得水,而不能飲,則口燥煩也。
  • 傷寒八、九日,風濕相搏,身體疼煩,不能自轉側,不嘔不渴,脈浮虛而濇者,桂枝附子湯主之;若大便堅,小便自利者,去桂枝加白朮湯主之。
  • 風濕相搏,骨節疼煩,掣痛不得屈伸,近之則痛劇,汗出短氣,小便不利,惡風不欲去衣,或身微腫者,甘草附子湯主之。


二、百合病

百合病篇雖然沒有直接出現「煩」或「煩躁」的文字,但參考首條描述症狀,似乎與情緒問題相關,因此一併收集起來。

參考《本經疏證》百合:
「... 能補中益氣,復大小便俱通,知無與百合併者矣...」
「... 設使陽不化陰,大小便不利焉,其治固無與於百合矣。若陰不濟陽,雖化而不能出,則舍百合其誰與歸...」
「 ... 是以意欲食,復不能食,常默默,欲臥不得臥,欲行不得行,飲食或有美時,或有不欲,聞食臭時,如寒無寒,如熱無熱,皆心中輾轉不適之狀;口苦,小便數,身形如和,其脈微數,皆心中熱鬱氣免之徵,以此例之邪氣腹滿心痛。蓋有若合符節者,而治法始終不外百合,則以心本不任受邪。心而竟為邪擾,則不責將之謀慮不審,即責相之治節不行。今邪阻於上而不下行,為肺之不主肅降,無能遁矣...」

因此知道「百合」能補中益氣,使陰得以濟陽,肺得以肅降,使土生金,金化水,進而通利大小便。

故推論百合病的病因應是誤治後產生的一系列「陰不濟陽」的問題。

原文如下:

  • 論曰:百合病者,百脈一宗,悉致其病也。意欲食復不能食,常默默然,欲臥,不能臥,欲行,不能行,欲飲食,或有美時,或有不用聞食臭時,如寒無寒,如熱無熱,口苦,小便赤,諸藥不能治,得藥,則劇吐利,如有神靈者,身形如和,其脈微數。每溺時頭痛者,六十日乃愈;若溺時頭不痛者,淅然者,四十日愈;若溺快然,但頭眩者,二十日愈。其證或未病而預見,或病四、五日而出,或病二十日或一月微見者,各隨證治之。
  • 百合病,見於陰者,以陽法救之;見於陽者,以陰法救之。見陽攻陰,復發其汗,此為逆;見陰攻陽,乃復下之,此亦為逆。
  • 百合病,不經吐、下、發汗,病形如初者,百合地黃湯主之。
  • 百合病變發熱者,百合滑石散主之。
  • 百合病,一月不解,變成渴者,百合洗方主之。
  • 百合病,渴不差者,用後方主之。
  • 百合病,發汗後者,百合知母湯主之。
  • 百合病,下之後者,滑石代赭湯主之。
  • 百合病,吐之後者,用後方主之。 【註】百合病不應吐而吐之,不解者,則虛中,以百合雞子湯清而補之也。


三、瘧

參考註解:「癉瘧,即『內經』所謂但熱不寒之癉瘧也;溫瘧,即『內經』所言先傷於風,後傷於寒,熱多寒少之溫瘧也。」

在「癉瘧」和「溫瘧」的條文,都有出現「煩」,因此推論為「」擾之故。

原文如下:

  • 師曰:陰氣孤絕,陽氣獨發,則熱而少氣、煩冤,手足熱而欲嘔,名曰癉瘧;若但熱不寒者,邪氣內藏於心,外舍分肉之間,令人消鑠肌肉。
  • 溫瘧者,其脈如平,身無寒,但熱,骨節疼煩,時嘔,白虎加桂枝湯主之。


四、虛勞

虛勞篇的煩,描述的是「手足煩熱」和 「虛煩」。

觀察小建中湯,為桂枝湯倍芍藥加飴糖,其中芍藥補脾陰,飴糖「能使火靜而水生」「 飴糖之柔潤芳甘,正合脾家土德」《 本經疏證》。
酸棗仁湯,「煩心不得睡,水不上濟於心也」 「 棗為脾果,其仁入腎而宣水決矣。」《 本經疏證》。

因此,推論此處的煩為「陰虛」之故,脾陰虛或涉及腎陰虛。

原文如下:

  • 虛勞裡急,悸衄,腹中痛,夢失精,四肢痠疼,手足煩熱,咽乾口燥,小建中湯主之。
  • 虛勞虛煩不得眠,酸棗湯主之。


五、咳嗽

咳嗽病提到「喘而躁」、「煩躁而喘」,喘和煩躁同時出現,主要是「」引起。

原文如下:

  • 上氣喘而躁者,屬肺脹,欲作風水,發汗則愈。
  • 肺脹,咳而上氣,煩躁而喘,脈浮者,心下有水,小青龍加石膏湯主之。


六、五臟風寒積聚

本篇提到與「煩」或精神情緒症狀有關主要在「心藏傷」「心氣虛」,以及「脾中風」提到「腹中煩重」,未見出方。

原文如下:

  • 心傷者,其人勞倦,即頭面赤而下重,心中痛而自煩,發熱,當臍跳,其脈弦,此為心藏傷所致也。
  • 邪哭使魂魄不安者,血氣少也,血氣少者,屬於心,心氣虛者,其人則畏,合目欲眠,夢遠行而精神離散,魂魄妄行,陰氣衰者為癲,陽氣衰者為狂。
  • 脾中風者,翕翕發熱,形如醉人,腹中煩重,皮目瞤瞤而短氣。


七、驚悸吐衄

本篇提到「煩滿」,有「瘀血」為其病因。

原文如下:

  • 病人面無血色,無寒熱,脈沉弦者,衄;脈浮弱,手按之絕者,下血;煩欬者,必吐血。
  • 病者如熱狀,煩滿,口乾燥而渴,其脈反無熱,此為陰伏,是瘀血也,當下之。 【註】此承上文互詳證脈,以明其治也。如熱狀,即所謂心煩胸滿,口乾燥渴之熱證也。其人當得數大之陽脈,今反見沉伏之陰脈,是為熱伏於陰,乃瘀血也。瘀血者當下之,宜桃核承氣、抵當湯、丸之類也。


八、痰飲

本篇則是因「痰飲」導致「欬 」和「煩」。

原文如下:

  • 夫有支飲家,欬煩,胸中痛者,不卒死,至一百日或一歲,宜十棗湯。


九、水氣

本篇「煩躁」出現在心水和黃汗,主要為「水氣」病。

原文如下:

  • 心水者,其身重而少氣,不得臥,煩而躁,其人陰腫。
  • 黃汗之病,兩脛自冷,假令發熱,此屬歷節。食已汗出,又身常暮臥盜汗出者,此勞氣也。若汗出已,反發熱者,久久其身必甲錯,發熱不止者,必生惡瘡。若身重,汗出已輒輕者,久久必身瞤,瞤即胸中痛,又從腰以上,必汗出,下無汗,腰髖弛痛,如有物在皮中狀,劇者不能食,身疼重,煩躁,小便不利,此為黃汗,桂枝加黃耆湯主之。
  • 問曰:病者苦水,面目身體四肢皆腫,小便不利,脈之不言水,反言胸中痛,氣上衝咽,狀如炙肉,當微欬喘,審如師言,其脈何類?師曰:寸口脈沉而緊,沉則為水,緊則為寒,沉緊相搏,結在關元,始時當微,年盛不覺,陽衰之後,榮衛相干,陽損陰盛,結寒微動,腎氣上衝,咽喉塞噎,脇下急痛。醫以為流飲,而大下之,氣擊不去,其病不除;後重吐之,胃家虛煩,咽燥欲飲水,小便不利,水穀不化,面目手足浮腫,又與葶藶圓下水,當時如小差,食飲過度,腫復如前,胸脇苦痛,狀若奔豚,其水揚溢,則浮欬喘逆。當先攻擊衝氣,令止,乃治欬,欬止其喘自差,先治新病,病當在後。


十、黃疸

參考註解「病疸者,濕熱也。今濕淫於內,則胸滿煩喘」,此處病因為「濕熱」。
另一條註解云「穀疸屬胃熱,脈當數,今脈遲,脾藏寒也。寒不化穀,所以雖饑欲食,食難用飽,飽則煩悶,胃中填塞健運失常也。」,此處病因為「脾寒,食飽則胃中填塞健運失常」。

原文如下:

  • 師曰:病黃疸,發熱、煩喘、胸滿、口燥者,以病發時,火劫其汗,兩熱相得,然黃家所得,從濕得之,一身盡發熱而黃,肚熱,熱在裡,當下之。
  • 陽明病,脈遲者,食難用飽,飽則發煩,頭眩,小便必難,此欲作穀疸,雖下之,腹滿如故,所以然者,脈遲故也。


十一、下利

梔子豉湯為「熱擾胸膈」之證。

原文如下:

  • 下利後更煩,按之心下濡者,為虛煩也,梔子豉湯主之。


十二、蚘蟲病

烏梅丸為「寒熱錯雜」之證。

原文如下:

  • 蚘厥者,當吐蚘,今病者靜而復時煩,此為藏寒,蚘上入膈,故煩,須臾復止,得食而嘔又煩者,蚘聞食臭出,其人當自吐蚘。蚘厥者,烏梅丸主之。


十三、產後

枳實芍藥散「煩滿不得臥」,證為「氣結血凝」。
大承氣湯「煩躁」,證為「宿食熱結」。

原文如下:

  • 產後腹痛,煩滿不得臥,枳實芍藥散主之。
  • 產後七、八日,無太陽證,少腹堅痛,此惡露不盡,不大便,煩躁發熱,切脈微實,再倍發熱,日晡時煩躁者不食,食則譫語,至夜即愈,宜大承氣湯主之。熱在裡,結在膀胱也。
  • 婦人乳中虛,煩亂,嘔逆,安中益氣,竹皮大丸主之。


十四、婦人

藏躁「喜悲傷欲哭」,用甘麥大棗湯,處理「脾胃陰虛」。
溫經湯症狀「手掌煩熱」為「陰虛」、有「瘀血」。

原文如下:

  • 婦人之病,因虛、積冷、結氣,為諸經水斷絕,至有歷年,血寒積結胞門。寒傷經絡,凝堅在上,嘔吐涎唾,久成肺癰,形體損分。在中盤結,繞臍寒疝,或兩脇疼痛,與藏相連,或結熱中,痛在關元,脈數無瘡,肌若魚鱗,時著男子,非止女身。在下來多,經候不勻,令陰掣痛,少腹惡寒,或引腰脊,下根氣街,氣衝急痛,膝脛疼煩,奄忽眩冒,狀如厥癲,或有憂慘,悲傷多嗔,此皆帶下,非有鬼神。久則羸瘦,脈虛多寒,三十六病,千變萬端,審脈陰陽,虛實緊弦,行其鍼藥,治危得安,其雖同病,脈各異源,子當辨記,勿謂不然。
  • 婦人藏躁,喜悲傷欲哭,象如神靈所作,數欠伸,甘麥大棗湯主之。
  • 問曰:婦人年五十所,病下利,數十日不止,暮即發熱,少腹裡急,腹滿,手掌煩熱,唇口乾燥,何也?師曰:此病屬帶下,何以故?曾經半產,瘀血在少腹不去。何以知之?其證唇口乾燥,故知之。當以溫經湯主之。

2013年12月16日 星期一

本經疏證<香附>--啟仁學長上課筆記102.12.14

本經疏證--香附

重點:

1、血中氣藥
2、除胸中熱,充皮毛

因心肺之氣閉鬱而有微熱
可依據搭配藥物而使用於寸、關、尺三部

脈象:形勢皆有,短脈緩,但邊微數或闊散

老師運用:

1、桂枝湯倍芍藥加香附、麥芽、梔子
          《醫理真傳》--腦後生瘡
      桂枝湯倍桂枝加香附、麥芽、梔子
          《醫理真傳》--腦後生瘡
      桂枝湯加香附、麥芽、黃芩
          《醫法圓通》--兩腮腫,發熱惡風,耳腫痛

2、小柴胡湯加香附、麥芽 --經閉不行

3、理中湯加桂枝、香附
          《醫法圓通》--膀背痛

4、附子理中湯加桂枝、香附、元胡 --肩背疼痛
      附子理中湯加砂仁、香附
          《六經理論與方劑》--月經先期(來多色紫暗)

比較:

香附--行氣
木香--化濕
厚朴--下氣

香附--血中氣熱
元胡--血中氣寒

2013年12月10日 星期二

《傷寒論》中出現「煩」或「煩躁」的條文整理

因為上篇整理了憂鬱症現代醫學的概念,本想試著整理一下和憂鬱症有關的傷寒條文,但發現...好難啊。最主要是因為憂鬱症的症狀很多,有心理症狀、有生理症狀,很難從條文來做分類整理。

所以,退一步來做,先掌握幾個比較能下手整理的症狀。當然,不見得這些症狀就代表憂鬱症或憂鬱情緒,只是提供參考而已。

首先,先把「」,或「煩躁」的條文找出來,再找出相關處方。(以醫宗金鑑版條文為主)

太陽上篇

水氣內停--五苓散
火熱傷陰--白虎加人參湯
水熱結胸--大陷胸湯

太陽中篇

風邪--桂枝湯
寒邪--麻黃湯
水氣--五苓散
氣血虛弱--小建中湯
胃虛--甘草瀉心湯
熱擾胸膈--梔子系列處方(包括梔子豉湯、 梔子厚朴湯、 梔子乾薑湯)

太陽下篇

外感熱鬱--大青龍湯
火熱傷津--白虎加參湯
陰盛革陽--乾薑附子湯
陽虛液竭--茯苓四逆湯

陽明病

宿食、熱結--大承氣湯、小承氣湯、調胃承氣湯

少陽病

少陽樞轉不利--小柴胡湯
兼太陽表證--柴胡桂枝湯
兼痰結--柴胡桂枝乾薑湯
兼陽明裡實--大柴胡湯

少陰病

陽亡陰竭--白通加豬膽汁湯
陽明厥陰寒證--吳茱萸湯
陰虛水熱互結--豬苓湯
陰虛火旺--黃連阿膠湯
陰虛有熱--豬膚湯

厥陰病

寒熱錯雜--烏梅丸
痰涎阻胸--瓜蒂散

壞病

中焦寒證--甘草乾薑湯
樞轉不利兼心神浮越--柴胡加龍骨牡蠣湯
心陽虛損兼心神浮越--桂枝甘草龍骨牡蠣湯

其實發現幾乎六經都有出現「煩」的條文,在東升西降中的每一個環節,陽虛、陰虛、火結、熱結、水結、痰結、宿食、風寒外感、少陽樞轉,都需要留意。

下篇整理《金匱要略》相關條文。


值得一提的是,整理發現如果出現「躁」,通常都與「煩」一同出現,少數單獨出現「」的條文整理如下:

1、厥陰病
傷寒,發熱,下利,厥逆,躁不得臥者死。傷寒,發熱,下利至甚,厥不止者死。

2、壞病
。 病者,謂不當汗,而汗,不當吐而吐,不當下而下,即當汗、吐、下而過甚,或當汗、吐、下而失時,皆為施治失宜,所以成壞病也。凡三陰三陽,若汗、若吐、若下,若溫針、火燻、火熨、火灸、火劫等法,致諸壞病者,有汗後亡陽,眩冒振惕,魄汗不收;有下後虛中,結胸痞硬,下利不止;有吐後煩亂腹滿,有溫針失血驚狂,甚至陽毒斑狂,陰躁欲死,神昏譫語,循衣摸床之類是也。其論散見諸篇,今合為一集,以便後學。其中或有掛漏,是在能三反者。
。 太陽病中風,以火劫發汗,邪風被火熱,血氣流溢,失其常度,兩陽相熏灼,其身發黃,陽盛則欲衄,陰虛則小便難,陰陽俱虛竭,身體則枯燥,但頭汗出,躋頸而還,腹滿微喘,口乾咽爛,或不大便,久則譫語,甚者至噦,手足躁擾,捻衣摸床,小便利者,其人可治。
。 太陽病,以火熏之,不得汗,其人必躁,到經不解,必圊血,名為火邪。


附上相關條文

太陽上篇

。服桂枝湯,大汗出後,大煩渴不解,脈洪大者,白虎加人參湯主之。
。太陽病,發汗後,大汗出,胃中乾,煩躁不得眠,欲得飲水者,稍稍與飲之,令胃氣和則愈。若脈浮,小便不利,微熱,消渴者,五苓散主之。
。 中風發熱,六、七日不解而煩者,有表裡證,渴欲飲水,水入則吐者,名曰水逆,五苓散主之
。 太陽病,脈浮而動數,浮則為風,數則為熱,動則為痛,數則為虛,頭痛發熱,微盜汗出,而反惡寒者、表未解也。醫反下之,動數變遲,膈內拒痛,胃中空虛,客氣動膈,短氣躁煩,心中懊憹,陽氣內陷,心下因硬,則為結胸,大陷胸湯主之。若不結胸,但頭汗出,餘處無汗,躋頸而還,小便不利,身必發黃。
。結胸證悉具,煩躁者亦死。
。 病在陽,應以汗解之,反以冷水潠之,若灌之,其熱被卻不得去,彌更益煩,肉上粟起,意欲飲水,反不渴者,服文蛤散;若不瘥者,與五苓散。身熱皮粟不解,欲引衣自覆者;若水以潠之洗之,益令熱被卻不得出,當汗而不汗則煩。假令汗出已,腹中痛,與芍藥三兩如上法。

太陽中篇

。 傷寒一日,太陽受之,脈若靜者,為不傳;頗欲吐,若躁煩,脈數急者,為傳也。
。 傷寒發汗已解,半日許復煩,脈浮數者,可更發汗,宜桂枝湯。
。 傷寒,若吐若下後,七、八日不解,熱結在裡,表裡俱熱,時時惡風,大渴,舌上乾燥而煩,欲飲水數升者,白虎加人參湯主之。
。 發汗已,脈浮數,煩渴者,五苓散主之。
。 傷寒二、三日,心中悸而煩者,小建中湯主之。
。 發汗若下之,而煩熱胸中窒者,梔子豉湯主之。
。 下利後更煩,按之心下濡者,為虛煩也,宜梔子豉湯。
。 發汗吐下後,虛煩不得眠,若劇者,必反覆顛倒,心中懊憹,梔子豉湯主之;若少氣者,梔子甘草豉湯主之;若嘔者,梔子生薑豉湯主之。
。 傷寒下後,心煩腹滿,臥起不安者,梔子厚朴湯主之。
。 傷寒,醫以丸藥大下之,身熱不去,微煩者,梔子乾薑湯主之。
(梔子系列,每條都有煩)
。 太陽病,脈浮緊,無汗,發熱,身疼痛,八、九日不解,表證仍在,此當發其汗,服藥已,微除,其人發煩目瞑;劇者,必衄,衄乃解。所以然者,陽氣重故也,麻黃湯主之。
。 傷寒中風,醫反下之,其人下利,日數十行,穀不化,腹中雷鳴,心下痞硬而滿,乾嘔,心煩不得安,醫見心下痞,謂病不盡,復下之,其痞益甚,此非結熱,但以胃中虛,客氣上逆,故使硬也,甘草瀉心湯主之。

太陽下篇

。 太陽中風,脈浮緊,發熱惡寒,身疼痛,不汗出而煩躁者,大青龍湯主之。若脈微弱,汗出惡風者,不可服,服之則厥逆,筋惕肉瞤,此為逆也。
。太陽病二日,反躁,反熨其背,而大汗出,大熱入胃,胃中水竭,躁煩,必發譫語,十餘日,振慄自下利者,此為欲解也,故其汗從腰以下不得汗,欲小便不得;反嘔欲失溲,足下惡風,大便硬,小便當數而反不數及不多,大便已,頭卓然而痛,其人足心必熱,榖氣下流故也。
。 傷寒,無大熱,口燥渴,心煩,背微惡寒者,白虎加人參湯主之。
。 下之後,復發汗,晝日煩躁不得眠,夜而安靜,不嘔不渴,無表證,脈沉微,身無大熱者,乾薑附子湯主之。
。 發汗若下之,病仍不解,煩躁者,茯苓四逆湯主之。

陽明病

。 太陽病,若吐、若下、若發汗後,微煩,小便數,大便因硬者,與小承氣湯和之愈。
。 陽明病,不吐不下,心煩者,可與調胃承氣湯。
。 陽明病,下之,心中懊憹而煩,胃中有燥屎者,可攻。腹微滿,初頭硬,後必溏,不可攻之。若有燥屎者,宜大承氣湯。
。 得病二、三日,脈弱,無太陽柴胡證,煩躁心下硬,至四、五日,雖能食,以小承氣湯,少少與微和之,令小安。至六日,與承氣湯一升,若不大便六、七日,小便少者,雖不能食,但初頭硬,後必溏,未定成硬,攻之必溏,須小便利,屎定硬,乃可攻之,宜大承氣湯。
。 病人不大便五、六日,繞臍痛,煩躁,發作有時者,此有燥屎,故使不大便也。
。 大下後,六、七日不大便,煩不解,腹滿痛者,此有燥屎也,所以然者,本有宿食故也,宜大承氣湯。
。 陽明病,脈浮而緊,咽燥口苦,腹滿而喘,發熱汗出,不惡寒反惡熱,身重:(1)若發汗則躁,心憒憒反譫語。(2)若加溫鍼,心怵惕煩躁不得眠。(3)若下之,則胃中空虛,客氣動膈,心中懊憹,舌上胎者,梔子豉湯主之。(4)若渴欲飲水,口乾舌燥者,白虎加人參湯主之。(5)若脈浮發熱,渴欲飲水,小便不利者,豬苓湯主之。陽明病,汗出多而渴者,不可與豬苓湯,以汗多胃中燥,豬苓湯利其小便故也。
。 明病,脈遲,食難用飽,飽則微煩頭眩,必小便難,此欲作穀疸。雖下之,腹滿如故,所以然者,脈遲故也。
。 太陽病吐之,但太陽病當惡寒,今反不惡寒,不欲近衣,此為吐之內煩也。

少陽病

。 少陽中風,兩耳無所聞,目赤,胸中滿而煩者,不可吐下,吐下則悸而驚。
。 傷寒,脈弦細,頭痛發熱者,屬少陽,少陽不可發汗,發汗則譫語,此屬胃,胃和則愈,胃不和,則煩而悸。
。 傷寒五、六日,中風,往來寒熱,胸脇苦滿,默默不欲飲食,心煩,喜嘔,或胸中煩而不嘔,或渴,或腹中痛,或脇下痞硬,或心下悸,小便不利,或不渴,身有微熱,或欬者,小柴胡湯主之。
。 傷寒六、七日,發熱微惡寒,支節煩疼,微嘔,心下支結,外證未去者,柴胡桂枝湯主之。
。傷寒五、六日,已發汗而復下之,胸脇滿微結,小便不利,渴而不嘔,但頭汗出,往來寒熱,心煩者,此為未解也,柴胡桂枝乾薑湯主之。
。 太陽病,過經十餘日,反二、三下之,後四、五日,柴胡證仍在者,先與小柴胡湯。嘔不止,心下急,鬱鬱微煩者,為未解也,與大柴胡湯下之則愈。
。 太陽病,過經十餘日,心中嗢嗢欲吐,而胸中痛,大便反溏,腹微滿,鬱鬱微煩,先此時,自極吐下者,與調胃承氣湯,若不爾者,不可與。但欲嘔,胸中痛,微溏者,此非柴胡證。以嘔,故知極吐、下也。
。 傷寒六、七日,無大熱,其人燥煩者,此為陽去入陰故也。

太陰病

。 傷寒脈浮而緩,手足自溫者,繫在太陰。太陰當發身黃,若小便自利者,不能發黃,至七、八日,雖暴煩,下利日十餘行,必自止,以脾家實,腐穢當去故也。
。 太陰中風,四肢煩痛,陽微陰濇而長者,為欲愈。

少陰病

。 少陰病,脈緊,至七、八日,自下利,脈暴微,手足反溫,脈緊反去者為欲解也,雖煩下利,必自愈。
。 少陰病,下利,脈微者,與白通湯。利不止,厥逆無脈,乾嘔煩者,白通加豬膽汁湯主之。服湯脈暴出者死,微續者生。
。 少陰病,欲吐不吐,心煩,但欲寐,五、六日,自利而渴者,屬少陰也;虛故引水自救。若小便色白者,少陰病形悉具;小便白者,以下焦虛,有寒,不能制水,故令色白也。
。 少陰病,脈微細沉,但欲臥,汗出不煩,自欲吐,至五、六日,自利,復煩燥不得臥寐者,死。
。 少陰病,吐利,手足逆冷,煩躁欲死者,吳茱萸湯主之。
。少陰病,吐利,躁煩,四逆者,死。
。 少陰病,四逆,惡寒而身踡,脈不至,不煩而躁者死。
。 少陰病,下利六、七日,欬而嘔渴,心煩不得眠者,豬苓湯主之。
。 少陰病,惡寒而踡,時自煩,欲去衣被者,可治。
。 少陰病,得之二、三日以上,心中煩,不得臥,黃連阿膠湯主之。
。 少陰病,下利咽痛,胸滿心煩,豬膚湯主之。

厥陰病

。 傷寒,脈微而厥,至七、八日膚冷,其人躁無暫安時者,此為藏厥,非蚘厥也。蚘厥者,其人當吐蚘,今病者,靜而復時煩者,此為藏寒。蚘上入其膈,故煩,須臾復止,得食而嘔,又煩者,蚘聞食臭出,其人當自吐蚘。蚘厥者,烏梅丸主之,又主久利。
。 傷寒,六、七日,脈微,手足厥冷,煩躁,灸厥陰,厥不還者,死。
。 傷寒,熱少厥微,指頭寒,默默不欲食,煩躁。數日,小便利,色白者,此熱除也,欲得食,其病為愈。若厥而嘔,胸脇煩滿者,其後必便血。
。 病人手足厥冷,脈乍緊者,邪結在胸中,心下滿而煩,飢不能食者,病在胸中,當須吐之,宜瓜蒂散。

合病併病

。 二陽併病,太陽初得病時,發其汗,汗先出不徹,因轉屬陽明,續自微汗出、不惡寒。若太陽證不罷者,不可下,下之為逆,如此可小發汗。設面色緣緣正赤者,陽氣怫鬱在表,當解之熏之。若發汗不徹,不足言,陽氣怫鬱不得越,當汗不汗,其人躁煩,不知痛處,乍在腹中,乍在四肢,按之不可得,其人短氣,但坐,以汗出不徹故也,更發汗則愈。何以知汗出不徹,以脈濇故知也。

差後

。 病人脈已解,而日暮微煩,以病新差,人強與穀,脾胃氣尚弱,不能消穀,故令微煩,損穀則愈。

壞病

。 病者,謂不當汗,而汗,不當吐而吐,不當下而下,即當汗、吐、下而過甚,或當汗、吐、下而失時,皆為施治失宜,所以成壞病也。凡三陰三陽,若汗、若吐、若下,若溫針、火燻、火熨、火灸、火劫等法,致諸壞病者,有汗後亡陽,眩冒振惕,魄汗不收;有下後虛中,結胸痞硬,下利不止;有吐後煩亂腹滿,有溫針失血驚狂,甚至陽毒斑狂,陰躁欲死,神昏譫語,循衣摸床之類是也。其論散見諸篇,今合為一集,以便後學。其中或有掛漏,是在能三反者。
。 太陽病,醫發汗,遂發熱惡寒,因復下之,心下痞,表裡俱虛,陰陽氣並竭,無陽則陰獨,復加燒鍼。因胸煩,面色青黃,膚瞤者,難治;今色微黃,手足溫者,易愈。
。 傷寒脈浮,自汗出,小便數,心煩,微惡寒,腳攣急,反與桂枝湯,欲攻其表,此誤也,得之便厥。咽中乾,煩燥吐逆者,作甘草乾薑湯與之,以復其陽。若厥愈足溫者,更作芍藥甘草湯與之,其腳即伸;若胃氣不和,譫語者,稍與調胃承氣湯;若重發汗,復加燒鍼者,四逆湯主之。
。 問曰:證像陽旦,按法治之而增劇,厥逆,咽中乾,兩脛拘急而譫語。師言夜半手足當溫,兩腳當伸。後如師言,何以如此?答曰:寸口脈浮而大,浮為風,大為虛,風則生微熱,虛則兩脛攣,病形像桂枝,因加附子參其間,增桂令汗出,附子溫經,亡陽故也。厥逆,咽中乾,煩躁,陽明內結,譫語煩亂,更飲甘草乾薑湯,夜半陽氣還,兩足當熱,脛尚微拘急,重與芍藥甘草湯,爾乃脛伸,以承氣湯微溏,則止其譫語,故知病可愈。
。 傷寒吐、下後,發汗,虛煩,脈甚微,八、九日心下痞硬,脇下痛,氣上衝咽喉,眩冒,經脈動惕者,久而成痿。
。 傷寒八、九日,下之,胸滿煩驚,小便不利,譫語,一身盡重,不可轉側者,柴胡加龍骨牡蠣湯主之。
。 微數之脈,甚不可灸,因火為邪,則為煩逆,追虛逐實,血散脈中,火氣雖微,內攻有力,焦骨傷筋,血難復也。
。 榮氣微者,加燒鍼,則血留不行,更發熱而躁煩也。
。 火逆下之,因燒鍼煩躁者,桂枝甘草龍骨牡蠣湯主之。

2013年12月2日 星期一

憂鬱症--21世紀三大疾病之一

在我們所身處的21世紀中,憂鬱症 、癌症和愛滋病並列為本世紀三大疾病。

那麼憂鬱症到底是什麼呢?是因為壓力太大才引起的嗎?還是抗壓性不夠?心情很不好就是憂鬱症嗎?
一般常聽到產後憂鬱,為什麼會有產後憂鬱?

提到憂鬱症,相信應該很多人腦袋裡會出現很多的疑問。
所以,接下來我們來認識一下這個重要的疾病。


首先,憂鬱症是什麼?

一般人因為生活、人際關係或工作壓力而產生的短暫情緒、心情不好、或不開心並不是真正的憂鬱症。
如果是因為特別的事件,比如壓力突然增大、或突發的打擊(失戀、親人過世等)所引起短期的情緒和行為的影響,當事情告一段落後,就恢復正常,通常不見得是憂鬱症,主要是憂鬱的情緒,屬「適應障礙」的範圍。

憂鬱症其實是一種疾病,主要是腦部調節情緒的功能失調,其中尤其是與腦中的某些神經傳導物質活性不足:如血清素、正腎上腺素、多巴胺等等。

多數人認為壓力可能是造成憂鬱症的主要原因,事實上並不對,壓力其實是「誘發」因子之一,而憂鬱症發病也不一定和壓力有關。因此並不是減少壓力或增加抗壓性就可以治好憂鬱症,壓力減輕和增加抗壓性是減少憂鬱症發病的機率,事實上,當憂鬱症已經發生時,積極的治療還是需要的。


罹患憂鬱症的原因

以目前的醫學研究來看,憂鬱症發病,最主要的因素是腦中的某些神經傳導物質活性不足:如血清素、正腎上腺素、多巴胺等。這些神經傳導物質會影響我們的情緒調控、生理需求(包括食慾、睡眠、性功能等等...),同時也和自律神經的穩定度有關。西藥的抗憂鬱劑,就是可以增強這些神經傳導物質的功能。

那麼會使得腦中產生這些變化是為什麼呢?一般認為和下列因素有關:

1、遺傳:憂鬱症有家族遺傳的可能性。

2、生理因素
腦功能衰退:如前額葉、顳葉、海馬迴功能下降。
某些疾病影響:如腦部病變(中風、巴金森氏症)、內分泌疾病(如甲狀腺低下、女性荷爾蒙變化)等等。

3、酒精和藥物

4、壓力的影響和誘發
兒童青少年期承受重大或長期的壓力
急性突發的壓力

另一方面,如果增加心理和社會層面的支持,是保護因子,可減少發病的機率。

社會支持:
家人朋友和社會的支持,支持充足的,可以減少壓力或幫助釋放壓力,因此發生憂鬱症的機率會降低。
心理因素:
包括情緒的處理,和抗壓性。越能以各種方式釋放壓力以及增加抗壓性,也會減少誘發的機率。


憂鬱症有那些症狀?

情緒思考方面
包括情緒低落、焦慮、沮喪、悲哀、易怒等等。
悲觀、沒有自信、有罪惡感、無助、絕望,甚至有自殺的念頭。

自律神經和身體症狀
胸悶、心悸、便秘、腹瀉等等。
頭痛、腰酸背痛、疲累、倦怠等等。
失眠或嗜眠、食慾減退或暴食、性慾減退、性功能障礙等等。

基本上,需不需要就醫,要考慮憂鬱的情緒是否對工作和生活產生影響?以及憂鬱情緒能否被掌控?憂鬱症狀持續的時間等等。


如何知道自己是否罹患憂鬱症?

可以參考以下這些網頁,先做簡單的量表檢測。如果需要,應該到精神科求診,接受專業的咨詢。

台灣憂鬱症防治協會
http://www.depression.org.tw/health/health.asp
http://www.jtf.org.tw/overblue/taiwan1

財團法人董氏基金會
http://www.jtf.org.tw/psyche/melancholia/overblue.asp


憂鬱症和躁鬱症有何不同

躁鬱症正式學名叫「雙極性情感疾患」,也就是會出現躁期和鬱期。
躁症發作時,會出現過度興奮、不需要睡眠、易怒、亂花錢、自認為能力很強等,通常躁症發作期間可持續4~7天。

憂鬱症不會出現躁期,但某些重度憂鬱的病患也會出現一些激動甚至暴力行為,很容易和躁鬱症混淆。


憂鬱症和恐慌症、強迫症

恐慌症是腦部掌管焦慮的神經細胞過度敏感引起,會突發緊張害怕,伴隨自律神經症狀,包括心跳快、胸悶、呼吸困難、眩暈、手腳刺痛、顫抖等。

強迫症也是腦神經系統出問題的疾病,病患會岀現自己不想要的重覆想法或行為。

上面這兩種疾病都容易與憂鬱症一同出現。一般西醫的用藥主要是抗憂鬱藥。

此外,精神病、失智症及酒、藥癮,也容易伴隨一起發生。


產後或更年期的女性為何容易得憂鬱症?

女性生命週期中,比較容易出現憂鬱症狀,一般常出現在雌激素波動的時期。包括:月經前、生產後和更年期。

由於雌激素對於血清素、正腎上腺素和多巴胺都有影響,其中尤其是對血清素的影響最明顯,血清素就如同前面提到會影響我們的情緒調控,因此當雌激素波動或下降時,也容易出現情緒問題。

不管是月經前、產後或更年期,都是雌激素會下降的時期,也因為這樣,就容易在此時誘發憂鬱症的發生。但並不是每位婦女在這些時期都會產生憂鬱症,同樣的,雌激素波動也只是「誘發」因子,真正會發病還是由於腦部的調控系統出問題的關係。


藥物可能引發憂鬱症嗎?

的確有些西藥會影響上面所提到的腦部神經傳導物質,因此憂鬱症的高危險群在使用上要特別小心。

相關的藥物包括:
某些高血壓藥(如reserpinem、clonidine等)
避孕藥
類固醇
鎮靜安眠藥
化療藥
酒精
成癮藥物和毒品


憂鬱症的西醫治療

在治療上,需找出可能的原因,再進一步治療。如果是身體疾病引起的,身體疾病要一併治療。

如果是輕度的憂鬱症可以考慮非藥物治療,包括規律作息、運動、減少壓力、改變環境等等。另外心理諮商或心理會談也可考慮。

中重度的憂鬱症仍要考慮藥物治療。

目前西藥的抗憂鬱藥有以下幾類:

1、選擇性血清素回收抑制劑(SSRI)
可增強血清素傳導功能,如Prozac,Seroxat,Luvox,Zoloft,Cipram,Lexapro等。

2、血清素及正腎上腺素回收抑制劑(SNRI)
可同時增強血清素和正腎上腺素傳導功能,如Efexor,Cymbalta,Ixel等。
另外,Remeron雖不屬於SNRI,但也可同時增強血清素和正腎上腺素傳導功能。

3、正腎上腺素與多巴胺回收抑制劑(NDRI)
可同時增強正腎上腺素和多巴胺傳導功能。如Wellbutrin。

4、單胺氧化酶抑制劑(MAOI)
抑制單胺氧化作用,可同時增強血清素和正腎上腺素傳導功能。如Aurorix。

5、傳統抗憂鬱藥
如三環抗憂鬱藥,可同時增強血清素和正腎上腺素傳導功能,如imipramine,amitriptyline,doxepine等。還有可增強正腎上腺素傳導功能的maprotilline。

通常服用抗憂鬱藥,療效需要約2~4週才能出現。
抗憂鬱藥並沒有依賴性和耐受性的問題,也就是藥不會越吃越多,不過在強度較高短效的抗憂鬱藥,停藥的幾天內可能會有停藥症候群出現,通常最久1~2週內症狀就會消失。


關於鎮靜劑

抗焦慮藥及安眠藥就是所謂的鎮靜劑,鎮靜劑沒有抗憂鬱的療效。大部分屬於Benzodiazepines(BZDs)類藥物。

BZDs是經由增強GABA,來抑制腦神經細胞,運用範圍包括治療焦慮、失眠、肌肉緊繃、癲癇等等。
常見的副作用有嗜睡、注意力不集中等。

然而這類藥物比較大的問題其實是依賴性和耐受性,也就是服用一段時間後,療效會變差,因此藥量要增加,長期下來會藥量越來越多。另外,服用超過四週,停藥時會有不舒服的症狀,即所謂的戒斷症狀。因此,歐美治療指引事實上都建議使用盡量不超過一個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