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3年4月15日 星期一

膝蓋的意外傷害--後十字韌帶斷裂

首先還是要來看一下膝關節的結構

膝關節主要由三個「骨頭」組成,分別是股骨(大腿)、脛骨(小腿)和髕骨(膝蓋骨)。上面是股骨,下面是脛骨,前面是髕骨。

骨頭之間藉著「韌帶」來連接和固定,有四條主要韌帶,分別是內側副韌帶、外側副韌帶、前十字韌帶和後十字韌帶。這四條主要韌帶像強韌而有彈性的繩索一般把膝蓋連結起來,提供膝關節的活動和維持關節穩定。

內側副韌帶、外側副韌帶分別在膝蓋的內外兩側; 前十字韌帶和後十字韌帶則在膝蓋裡面交叉形成十字形。

其中,後十字韌帶主要是防止脛骨過度後移。它比前十字韌帶還要強韌,因此損傷的機率較少。大小大約像我們的小指這樣粗。

後十字韌帶比起其它膝蓋韌帶,其實受傷的情形是比較少的

而後十字韌帶損傷常會伴隨著其他構造的損傷,如軟骨、其他韌帶或骨頭。

韌帶損傷分級

一般來說,韌帶受傷我們可稱為扭傷,依程度分為以下幾種:
1、第一級
韌帶輕微損傷,只是稍微拉傷了,膝蓋的穩定度不受影響。

2、第二級
韌帶部分斷裂,膝關節有鬆弛感。

3、第三級
韌帶完全斷裂,膝關節不穩定。

後十字韌帶比較常見部份斷裂,大部份是可以慢慢自行修復的。
若只是單純後十字韌帶損傷,常常在復原後,是可以重新運動且不會有關節不穩定的問題。

後十字韌帶損傷如何形成的

比較常見膝蓋前面受到外力而受傷,比如說:車禍時膝蓋撞到前面儀表板;膝蓋彎曲時跌倒;或是摩托車車禍,脛骨直接受到衝擊。
或是活動中韌帶拉伸而受傷,如膝蓋扭轉的活動中或膝蓋過伸而受傷。
或只是沒走好跌倒而受傷。

有什麼症狀

典型的症狀,剛受傷時腫脹疼痛,而因為腫脹使得膝蓋僵硬,走路可能會一跛一跛的, 行走會有困難。
但因為後十字韌帶受傷的腫脹不像前十字韌帶這樣明顯,所以有時會被忽視了。
當腫脹逐漸消失後,也許暫時的運動仍不會有困難,但若繼續從事劇烈運動有可能導致反覆受傷,甚至波及其他組織,如半月板,軟骨或其他韌帶。
後十字韌帶受傷後膝蓋會有不穩定感,當上下樓梯,跑步,快走或走久時,會覺得疼痛或不穩定。
若膝蓋長時間處於不穩定狀態,容易造成膝關節提早退化。

西醫檢查

理學檢查可能會發現膝蓋往後滑動幅度增加,尤其是在膝蓋彎曲90度時。
X光檢查可確認有無骨頭損傷。
MRI則可看到受傷的軟組織損傷情形。
若受傷已超過3個月,有可能在影像檢查並看不出異狀。

受傷後的處置

若只有單純後十字韌帶的受傷,大都不需要手術,且可復原的不錯。

剛受傷時,RICE是一般的處理方法。(R:rest休息,I:ice冰敷,C:compression加壓固定,E:elevation抬高)

如果有不穩定的情形,可能需要穿戴護具,必要時可使用拐杖。

復健治療,當腫脹消退後,可進行一些復健運動,以重建膝蓋功能和強化支撐膝蓋的肌肉力量,尤其是股四頭肌的鍛鍊尤其重要。

至於復原的情形則依每個人受傷程度的不同而有所差異。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躺姿股四頭肌鍛鍊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坐姿股四頭肌鍛鍊